"is beats studio 3 has mic" 搜索结果,为您找到约 799 条结果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4.2 组织环境—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shal l)确定:相关方的概念,在总则0.2部分中的“关系管理”里提到过了。公司是为了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要稳定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也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相关方会影响公司做到以上几点的能力。所以公司 应识别相关方。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举几个例子:供应商显然是相关方,细分下去可以是产品供应商、IT供应商、物流供应商等等,都会影响到公司顺利生产的能力。当地监管部门也算。如果有经销商的话,也...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4.3组织环境: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shall)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实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shall)考虑:a)4. 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b)4.2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这里是”shall”的意思,公司需要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以及相关方,再根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来确定自己实施质量管理体 系的范围。在4.1和4.2中本标准明确指出公司要评估和确定自己的组织环境和相关方,相应的输出就是这部分4.3的输入了,所以实际操作过程中,识别组织环境和相关方,可以是正式定期会议,也可以是非定期讨论,...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4.4.1组织应(shall)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2015版标准的一个变化,是对文件控制 变得更加灵活。2008版的“4.2文件要求”章节,是单独成文的,写了质量体系、质量手册,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四项。但是在2015版中,这几项内容是被打散了。所以2015版的标准,更注重理念的贯彻,对表现 形式则弱化了。上面这句话是”shall”的意思,表述中“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是2008版对质量手册的描述。在2015版中并没有单独提到质量手册。虽然标准不再明确必须编制质量手册,但因为质量手册...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5.1.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shall)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这部分2015版标准变化挺大的。2008版是要求最高管理者 需要通过几项活动,为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证据。而在新版2015版里,已经不再指定活动内容和方向了,直接对最高管理者的活动结果做出了要求。这也是之前提到过的,2015版标准更加注重结果,至 于如何达到结果,不做强制性要求。另外要说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最高管理者,就是公司实际管理日常业务且拥有最终决策的人,一般为总经理或者CEO。这也造成不少质量人在学习标准时的疑惑:我还只是工程师或者经理...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5.2 方针5.2.1 制定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shall):a)适应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很多年以前 ,在读到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实在没办法理解什么是方针、宗旨,我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制定出来的。2015版干脆还多了个战略方向,相信很多人更懵了。这几个概念的确比较高,我也不敢说能讲明白,所以这里我会 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主观性很大,大家参考即可。中文释义:方针,是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英文原文:policy。这个单词日常生活中是翻译成“政策”的,但是在标准里,被翻译成了方针。“宗旨”,在英文...
-
-
关于QA与QC的区别,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经常被一些非质量人员问到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把它们加以区别而不加解释,其实意义是不大的,因为它们都只是一些名称和分类而已,和你叫张三,他叫李四一样,只是 一个代号。但我们可以从两者的起源和理念一步步的说明,首先要明白的是什么是质量。对产品制造而言,通常而言,质量就是功能及特性满足所客户需求的能力。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像是产品规格里的全部功能都有,所有的功 能执行起来都不会发生错误,产品功能不会突然发生异常或中断。还有产品功能执行的效能符合制定的要求,外观上也没有不符客人要求的缺陷等等。简单的说,像是该有的功能都有,也都能正常运作,而且还运作的够快,客户...
-
-
下午,有小伙伴讨论两个关键尺寸怎么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的问题,这两个尺寸正是下图红色框框圈起来的位置。一个是平行度:≤0.15一个是厚度:0.8(0,+0.03)首先说一下结论,平行度≤0.15是单边公差 ,厚度0.8(0,+0.03)是双边公差。在对平行度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时候,采用单边公差的公式:cpk=cpu=(usl-x)/3*标准差有人说,把最小值看成是0也可以啊!当然不行,如果把最小公差看成 是0,则变成平行度公差是(0,+1.5),下过程能力cpl也要计算即cpl=(x-0)/3*标准差即使平行度控制的非常好、很小,那cpl的值也越小,cpk就等于cpl了。本来,平行度控制的小是非常好的...
-
-
虽然,前些年取消了质量工程师的考试,但做质量的小伙伴还是有很多证书可以考的,而且含金量还可以,毕竟证书是敲门砖,是给工作锦上添花,但证书并不是有了就万事大吉,还是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工作中把所学习的 知识用上去,这才是最终的目的。第一个是美国质量协会的黑带和绿带资格认证,黑带注册需要提交两个项目才能够报考,有一定的门槛,所以证书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但如果能够拿到证书,能够甩同龄人一条街。而且如果 想去外企的话呢,这个证书也是一块敲门砖。第二个就是中国质量协会的六西格玛绿带与黑带证书,除了通过相应的考试,中质协绿带注册认证要求一个六西格玛绿带项目,黑带要求两个以上的六西格玛黑带项目才能完成答辩,...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5.3部分内容很少,而且是对最高管理者提的要求,所以没有太多写的(谁让我还不是最高管理者呢)。但是标准在这里提到的要让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其实 不仅仅是最高管理者,只要是招聘下属,都会涉及到,毕竟要写JD去招聘你想要的员工不是?这就是分配职责和权限的过程。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shall)确保组织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得到 分配、沟通和理解。最高管理者应(shall)分配职责和权限,以: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以及改进机会(见10.1),特别是向最高管...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第6章讲的是策划,所以具体内容都是围绕如何策划而展开。所以从内容来看,第6章是适合部门经理学习和实践的。对于踏入工作不久的工 程师级别,也需要了解策划的过程,这样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周会/月会参加部门review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上级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了解自己的工作,在部门的工作安排中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会有自己的工作内容 等等。人总是要进步的,在企业里升职,无非两点:能力强,视野好。能力强是能超额优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视野好就是在更高一层上理解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那学习,就是让自己视...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6.2 质量目标以及实现的策划6.2.1 组织应(shall)针对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shall):这里的要 求是shall,是强制要求。这部分内容很好理解,不同的职能、层次的KPI的确是不同的,只不过标准这里提到的是“质量目标”。在最开始提到过,“质量”不是质量部的工作,所以一个好的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等 部门也会有一些与质量有关的KPI。在审核过程中,看看不同部门的KPI,能不能找到和质量有关的KPI,可以快速判断质量目标是否得到好的沟通和贯彻。当然了,这种审核一般是第三方审核或内审会涉及到。顾客审核...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6.3 变更的策划当组织确定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变更应(shall)按照所策划的方式实施(见4.4)。这里讲的“质量管理体系变更”,应该是整体 和细节都包括的。整体的比如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变化:从原来的代工厂变成了拥有自己的设计部门,体系势必会增加设计部分的内容。细节部分,哪怕是更新了某个程序文件,重新定义了某个过程内容,也可以算作质量管理体系 的变更。因为这一句标准带了一个括号:见4.4。而4.4的内容里,要求公司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所以质量体系的变更并不抽象,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都已经涉及到了。下面是体系发生...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7.1 资源7.1.1 总则组织应(shall)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资源一般能粗略的分为人力、物力,在本标准 里,环境和测量资源也是被单独列出来的。特别是从人员、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的内容看出来,标准是相当的人性化。组织应(shall)考虑:这里的两个shall,第一个shall是说公司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第二 个shall指的是公司必须考虑的方向,相当于给了个指导。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这里的思路是从需求倒推条件,先确定好所需的资源有哪些,然后分析内部资源的现实和局限,离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多远。这的确...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7.1.6 组织的知识组织应(shall)确定必要的知识,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组织知识是2015版标准的新内容,乍一看对公司的要求更多了, 甚至有公司列了一份文件来规定哪些属于组织知识。但我得再次重申一遍:标准是务实的,标准里的条款,没有无用的内容,只是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应用。只要仔细看看标准在这里对组织知识的解释就知道,所有公司其实都用到 了组织知识,只不过没有上升到单独看待这个概念的地步。那首先就从这句话开始解读,要从后半句开始,组织知识的作用是什么呢,是为了“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组织知识是让公司的过程能顺利...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7.1.5.1 总则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时,组织应(shall)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 。其实这部分条款的要求,是包含了两个部分:“监视”和“测量”。其中“监视”指的是监控过程的动作,比如抽检、巡检、全检这些动作都属于“监视”。而大家更加熟悉的“测量”指的就是具体的检测设备和测量动作了。 标准要求公司提供所需的资源,也就是人力、物力,保证能够有效的过程。比如在审核小供应商的时候,时不时会看到一个车间只配备一个巡检员,而通过巡检记录的核对,发现巡检员不能起到及时发现不良品的作用,这时候就...
-
-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这三个小章节的内容很短,而且也很难单独拉出来讲,因为能力、意识都是内化到每个员工的工作中,在公司层面的体现没那么强,理想的状态是结合一些实例来进行讲解, 不过可惜的是我并不是培训师,见过的案例不够多,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工作和审核经验出发,谈一谈对应的理解。7.2 能力组织应(shall):标准对员工能力做出了要求,出发点是十分客观的,公司要保证安排在每个 岗位上的人,都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所以7.2章节的阅读,最好是把自己的定位想的高一点,想象自己是公司的HR经理,从公司的角度出发,看看对员工能力需要如何判定和管理。然后才是结合自己所在的岗位,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