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指数cpk该怎么抽样?
这几天,一直有小伙伴在问做过程能力指数cpk该怎么取样,详细询问之下,原来搞不清楚是应该按照分组的形式抽样,还是抽单个样品。
其实,不管哪种抽样,都可以分析过程能力。
第一种抽样方法:分组抽样
分组抽样的方式是以一定的间隔周期,从生产线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一次性抽取3~5个样品。比如9:00抽取3个样品,9:10抽取3个样品,9:20抽取3个样品……,一直这样重复抽样,直到完成既定的抽样组数与数量。
这里顺便说一下,一般抽取25~30组数据,卖个关子,为什么是这么多数据?自己想!
这种抽样方法也是书上介绍的,每个时间点的3个样品形成组内关系,每个时间点的样品形成组间关系
这就是组内与组间,而cpk评估的是组内波动,ppk评估的是组间波动。
将以上样品输入minitab或者手工计算都可以计算出cpk。
Minitab就不用多说了,这里只说一下手工计算cpk的思路。首先,求出每组的均值x与极差r,再求出总的均值X与每组极差的均值R。
根据组内的数量,这里是3个,选择组内是3的时候对应的系数d2,则标准差σ=R/d2
再代入cpk计算公式:
Cpk=min{(X-lsl)/3σ,(usl-X)/3σ}
这样过程能力指数cpk就计算出来了。
第二种抽样方法:单值抽样
单值抽样的方式同样是以一定的间隔周期,从生产线抽取样品,与分组抽样不同的是,单值抽样顾名思义是每次只抽取一个样品。比如9:00抽取1个样品,9:10抽取1个样品,9:20抽取1个样品……,一直这样重复抽样,直到完成既定的抽样组数与数量。
刚才说了,cpk评估的是组内波动,ppk评估的是组间波动。
单值抽样的组间波动很容易理解,就是每个值之间的波动呗。那组内波动呢?
这里介绍一种思路,相邻的抽样可以看成是一组,因为相邻,间隔的时间短,可以看成是在同一个加工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里的“间隔的时间短”是相对的,对的是第一次抽样与第三次抽样或第四次抽样,甚至是最后一次抽样。
比如9:00与9:10是组内,9:10与9:20是组内,那9:00与9:10形成的组内和9:10与9:20形成的组内之间的关系就是组间。
这里就像另外一个道理,如果把一条弯曲的线无线分割的小,相邻的无线分割的线段都可以看成是直线一样。
按照第一种方法手工计算cpk的思路,同样求出每组的均值x与极差r,再求出总的均值X与每组极差的均值R。
根据组内的数量,这里是2个,记住是两个,选择组内是2的时候对应的系数d2,则标准差σ=R/d2
再代入cpk计算公式:
Cpk=min{(X-lsl)/3σ,(usl-X)/3σ}
这样过程能力指数cpk也计算出来了。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不管是分组抽样还是单值抽样,计算过程能力cpk之前,都要先评估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受控,对一个
不受控的过程进行能力分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过程受控了,才可以运用上面的方法手工或使用minitab计算cpk。
当然,现在的minitab已经非常人性化、智能化,非常了解人类需求,在计算cpk的时候,即使抽样的数据显示过程不受控,minitab会自动将数据转化成受控的。但,不管怎么方便,我们要了解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转换,搞懂底层的意思,才能更好的理解过程能力cpk。
相信这个道理,任何事情都一样你觉得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