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PK/CA三者有什么关联?一文理清!
1.什么是CP?
在制造业的质量管控体系中,CP(制程精密度)是衡量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核心指标之一。
它的本质是通过计算规格公差宽度与制程变异宽度的比例,来判断生产过程输出数据的离散程度。
简单来说,CP 就像一把 "尺子",能精准丈量出产品特性值在生产过程中偏离一致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在双边规格下表现为:
这里的 USL(规格上限)和 LSL(规格下限)是客户或设计部门设定的质量合格区间,
而 σ(标准差)则反映了实际生产数据的波动情况。
CP 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制程能力的强弱:
需要注意的是:CP 仅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不涉及均值是否偏离规格中心!
这就像射击时只看子弹是否密集,而不关心是否打中靶心,这也是它需要与 CA 配合使用的原因。
2.什么是CA?
如果说 CP 衡量的是 "子弹是否密集",那么 CA(制程准确度)则聚焦于 "子弹是否打中靶心"。
它的核心功能是衡量生产过程的实际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的一致性,反映了系统误差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程度。
在双边规格的前提下,CA计算公式如下:
X-bar :代表过程数据平均值
Target:代表规格中心目标值
分母:半公差
注意:单边规格无法计算ca,一方面是没有中心目标值,二是没有公差
Ca的绝对值越小越好,Ca的正负决定了调整的方向
但是Ca有个很明显的局限性,从公式中就可看出它仅能在双边规格下使用,并且特别关注均值与中心值的差异。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CA 常与 CP 配合使用,两者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制程的真实状态。
3.什么是CPK呢?
CPK(制程能力指数)是综合 CP 和 CA 的复合型指标,
它既考虑了生产过程的离散程度(精密度),
又兼顾了均值偏移(准确度)
cpk公式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CPK = CP × (1 - |CA|)
这个公式清晰体现了CPK与 CP、CA 的数学关联,
但是这个公式用的比较少,红皮书上也没有讲。
考黑带的同学可以不用管这个公式,记住下面这个公式才是硬道理。
二、
这是我们最常见,也是用得最多的公式。
它通过分别计算实际均值与上下限的距离,
取最小值来反映制程的薄弱环节。
CPK 的评价标准在制造业中已形成共识:
当 CPK≥1.67 时,制程能力优秀,能够稳定满足高质量要求,是六西格玛管理追求的理想状态;
当 1.33≤CPK<1.67 时,制程能力基本合格,但需通过 SPC(统计过程控制)持续监控,防止波动或偏移扩大;
当 CPK<1 时,制程能力不足,发生质量问题的风险极高,必须启动根源分析和改进计划。
4.CP/CPK/CA三者关联性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三者关系,我们可以用射击案例类比:
CP 高而 CA 低的过程,就像子弹密集但偏离靶心,此时需要调整瞄准器(降低 CA);
CP 低而 CA 高的过程,如同子弹正中靶心但散布分散,需提高射击稳定性(提高 CP);
只有当 CP 和 CA 都处于优秀水平时,才能实现 "弹无虚发",
此时 CPK 自然达到理想值。
perfect~~
2025通关六西格玛考试,
就从自习人课堂「备考四件套」开始!
加老师微信:zixiren666
免费获取六西格玛备考资料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