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推行失败常见的十个原因,你们公司是否中招?
在企业追求高质量、高效率运营的过程中,六西格玛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改进方法被广泛应用。
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运用六西格玛都能成功,接下来盘点常见的六西格玛推行失败的十个原因:
一、高层领导支持不足
高层领导的态度对六西格玛推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高层只是口头支持,却不亲自参与、不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基层员工就会觉得这只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运动,不会真正用心去执行。
我前东家推行六西格玛就是这样,领导口号喊得震天响,不给任何资源和空间,十个六西格玛项目推行困难重重,止步不前最后不了了之。
二、员工参与度低
六西格玛的推行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仅靠少数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企业没有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员工认识到六西格玛对企业和自身的好处,员工就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有的企业员工认为推行六西格玛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并且没有额外奖励,消极应对,导致很多改进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三、目标不明确
推行六西格玛若没有明确目标,各部门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行动,缺乏统一的方向。比如有的部门想通过六西格玛提高生产效率,有的部门却想降低成本,两者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
这个时候需要倡导者出来协调资源,指明方向,否则就会导致资源浪费,最终让六西格玛推行以失败告终。
四、缺乏有效的测量系统和数据来源
六西格玛强调数据驱动决策,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测量和评估体系,就无法准确了解流程的现状和改进的效果。
试想,我们得到的数据都不能保证是真实准确的,如何能改善?
五、理论知识培训不到位
我们知道六西格玛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工具和方法,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企业的培训不到位,员工不理解六西格玛的基本原理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有的企业只是简单地组织了几次讲座,员工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导致六西格玛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发挥作用
六、急于求成,忽视长期改进
六西格玛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企业急于看到成果,对推行过程中的问题缺乏耐心,就可能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了长期的改进。
很多企业在推行六西格玛短短几个月后,就因为没有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而放弃,错过了通过持续改进获得更大收益的机会。
七、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
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文化氛围等存在差异,推行六西格玛不能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如果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推行方案,就会导致六西格玛与企业的运营不匹配。
八、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六西格玛的推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包括注重数据、追求完美、持续改进等。如果企业在推行六西格玛的同时,没有注重培养这样的企业文化,员工就很难形成相应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九、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六西格玛推行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各层级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果企业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就会导致误解和矛盾。
常见的改进项目需要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合作,由于沟通不畅,双方对项目的要求和进度理解不一致,最终影响项目的推进。
十、没有持续改进的机制
六西格玛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如果企业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就停止不前,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之前的努力就可能付诸东流。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才能让六西格玛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
据我所知,当下各行各业的六西格玛推行都很难,但是在六西格玛推行过程中个人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六西格玛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得到更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拓宽了个人职场发展道路
祝各位前路顺遂~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