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cp/cpk与绩效指数pp/ppk,一文说清楚

自习人丁磊
自习人丁磊 我说的不一定对,望独立思考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 浏览

CP/CPK与PP/PPK是制造业和质量管理中评估过程的关键指标,用以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持续符合规格要求。

CP/CPK:过程能力

PP/PPK:过程绩效

至于两者的区别,我们可以先用一句大白话来解释:

能力是你具有的水平,绩效是你的真实表现。你具有多大的能力或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并不一定能够全部发挥出来,而能发挥出来的则是你的绩效。

要理解这两个概念,需要从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说起:

短期波动:主要指过程在正态、受控、短时间内运行时产生的自然波动。比如同一批原材料、同一台机器、同一个操作员的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变异或波动,通常用σ表示。

长期波动:指过程在长时间内运行时产生的所有波动,包括短期波动,以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产生的波动,比如不同批次原材料、多台机器、多个操作员、环境变化、刀具磨损、班次差异等。通常用s 表示。

以下是各个指标的含义、计算公式和解释:

1. CP/过程能力指数

含义:

评估过程的潜在能力。

它假设过程是稳定的(受控)且输出均值与规格中心重合。CP只关注过程的短期固有波动 (σ) 相对于规格容差带有多“窄”。

CP值越大,说明过程能力越高(即使中心有偏移,CP值也不变)。

公式:

CP = (USL - LSL) / (6 * σ)

解释:

USL: 规格上限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LSL: 规格下限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σ: 基于组内变异(短期变异)估计的过程标准差。通过无偏估计计算得出:

σ= R/d₂ (d₂是常数,取决于子组大小n)

σ= S/c₄ (c₄是常数,取决于子组大小n)

(USL - LSL): 代表客户或设计要求允许的规格容差范围。

关键点:

只考虑短期(组内)波动。

不考虑过程均值是否偏离规格中心。即使均值严重偏离中心,CP值也可能很高。

要求过程稳定(受控)、数据正态才能有效计算和解读。

2. CPK / 考虑了偏移的过程能力指数

含义:

在 CP 的基础上,考虑了过程均值 (μ) 可能偏离规格中心 (M) 的情况。CPK 同时关注过程的短期变异 (σ) 和过程输出中心的位置。

公式:

CPK = Min[ (USL - μ) / (3 * σ) , (μ - LSL) / (3 * σ) ]

CPK = Min[ CPU, CPL ]

CPU = (USL - μ) / (3 * σ) (上限能力指数)

CPL = (μ - LSL) / (3 * σ) (下限能力指数)

解释:

μ: 过程的输出均值(通常用样本均值 X 估计)。

σ: 与 CP 相同。

(USL - μ): 从过程均值到规格上限的距离。

(μ - LSL): 从过程均值到规格下限的距离。

关键点:

同时考虑短期波动和过程输出中心均值的偏移。

理论上,CPK ≤ CP。

要求过程稳定(受控)、数据正态才能有效计算和解读。

3. PP - 过程绩效指数

含义:

评估过程的绩效指数,PP 使用整体波动 (s) 来评估过程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它不要求过程是稳定的,包含了过程的所有变异来源(组内+组间)。

公式:

PP = (USL - LSL) / (6 * s/c4)

解释:

USL、LSL: 规格上限和下限。

s: 基于所有样本数据计算的标准差。通常直接用样本标准差公式计算:

c₄:是常数,取决于子组大小n

关键点:

考虑整体变异。

不考虑过程均值是否偏离规格中心。

不要求过程稳定、数据正态。

4. PPK - 考虑了偏移的过程绩效指数

含义:

评估过程的整体实际表现。在 PP 的基础上,考虑了过程均值 (μ) 可能偏离规格中心 (M) 的情况。

公式:

PPK = Min[(USL - μ) / (3 * s/c4) , (μ - LSL) / (3 * s/c4) ]

PPK = Min[ PPU, PPL ]

PPU = (USL - μ) / (3 * s/c4)

PPL = (μ - LSL) / (3 * s/c4)

解释:

μ: 过程的输出均值。

s: 与PP 相同,基于所有样本数据计算的标准差。

(USL - μ), (μ - LSL): 均值到规格限的距离。

关键点:

考虑了整体变异(长期变异)和过程输出中心的偏移。

不要求过程稳定、数据正态。

5.标准要求

指数值>1.67,该过程目前能满足接受准则。

1.33≤指数值≤1.67,该过程目前可被接受,但是可能会被要求进行一些改进。请联系经授权的顾客代表,评审研究结果。

指数值<1.33,该过程目前不能满足接受准则。联系经授权的顾客代表,评审研究结果。

6.抽样标准

计算cpk要取多少个数据?取这么多个数据的依据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小伙伴都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过程能力分析需要满足过程受控,如何判断过程受控?

答案:控制图

因此在控制图的标准上,有抽样数量的建议:“对于子组频率或子组大小,没有一般性的规则存在。子组频率和子组大小往往取决于样本采集成本、样本分析难易以及现实考虑。通常认为子组大小为4或5的25个子组足以提供初步估计”。

当然,PPAP手册里也有相关的描述,比如:建议至少100个合适的历史数据或足够的初始数据。

7.案例

为了计算,抽样从简,且假定满足过程能力与绩效指数分析的条件。此案例只是为了说明计算cp/cpk、pp/ppk的过程。

规格要求:6.00±0.02,即usl=6.02,lsl=5.98

抽样方法:生产线上间隔一定的时间,每次抽取3个样品,列入下表,计算出每次抽样的均值与极差。

过程能力指数cp/cpk

Cp=(usl-lsl)/(6*σ)

σ是通过无偏估计得出的,即σ=R/d2

其中:

极差均值R=(0.025+0.02+0.031+0.054+0.022)/5=0.0304

d2是子组大小决定的,每次抽样3个,则子组大小n=3,查表得d2=1.693

因此,σ=0.0304/1.693=0.018

所以,cp=(6.02-5.98)/(6*0.018)=0.37

Cpk是考虑了过程输出中心的偏移,抽样的输出中心均值u=6.0084

Cpl=(u-lsl)/(3*σ)=(6.0084-5.98)/(3*0.018)=0.519

Cpu=(usl-u)/(3*σ)=(6.02-6.0084)/(3*0.018)=0.21

Cpk=min(cpl,cpu)=0.21

很明显,过程能力非常差。

当cp=0.37,且cpk=0.21,两者都很小,且差异不大时,该怎么办呢?

这说明不管是过程波动,还是输出均值偏移,都不好,都需要解决。该优先解决哪一个呢?

当然是输出均值的偏移。

为什么?

因为,输出均值的偏移容易解决,而波动则相对比较麻烦。这一点在直播课的时候都有讲过,各位还记得吗?

过程绩效指数pp/ppk:

接下来我们用这一组数据再来计算pp/ppk。

Pp=(usl-lsl)/(6*s/c4)

s是样本标准差,即把所有的抽样数据综合在一起,计算标准差s:

S=0.015

C4是子组大小决定的,这个时候的子组大小是多少呢?

我们是把所有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因此这是一个子组。这个子组里有15个数据,因此n=15。查表:c4=0.9823

(通常我们抽样的总数量是超过30个的,因此c4≈1,习惯上把pp/ppk里面的c4忽略掉,但不代表没有这个c4)

Pp=(usl-lsl)/(6*s/c4)=(6.02-5.98)/(6*0.015/0.9823)=0.43

Ppl=(u-lsl)/(3*s/c4)=(6.0084-5.98)/(3*0.015/0.9823)=0.62

Ppu=(usl-u)/(3*s/c4)=(6.02-6.0084)/(3*0.015/0.9823)=0.25

Ppk=min(ppl,ppu)=0.25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cpk,如果不采用上述的方法(R/d2)计算标准差σ,而是用s/c4,该怎么计算呢?这个问题先留给各位讨论,或者添加微信:dadu19,和我一起来讨论!

过程能力与过程绩效是六西格玛绿带、黑带书上的重要知识,更是质量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可以灵活运用的一个知识点。

我们不仅要能熟练的使用minitab进行过程能力与绩效的计算,更要深谙其中的道理,以及不满足要求之后的处置措施。

过程能力与过程绩效是在六西格玛书上《测量》阶段,对于备考11月9日六西格玛绿带与黑带的小伙伴,我们的直播课也会重点讲解相关的内容。有关于绿带或黑带的考试问题,都可以联系[自习人课堂]微信:dadu19

发布于 6 小时前

免责声明:

本文由 自习人丁磊 发布于 自习人课堂 ,不代表本站观点。若转载该文章,必须注明链接地址。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站点公告

2025年11月六西格玛备考开始啦
绿带与黑带考试备考"四件套":视频课+直播课+专业题库+全程答疑服务,客服微信:dadu19

热门话题

质量管理

ASQ CSSBB

SIPOC

供应商管理

生产问题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渔齐信息 © 2025 苏ICP备20210476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