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15标准解读:6.1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拖泥郑
拖泥郑 This guy is lazy,Introduction has not been set

0 People liked this article · 2188 views

标准的正文用黑色斜体标出,解读部分则用正常字体。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第6章讲的是策划,所以具体内容都是围绕如何策划而展开。所以从内容来看,第6章是适合部门经理学习和实践的。对于踏入工作不久的工程师级别,也需要了解策划的过程,这样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周会/月会参加部门review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上级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了解自己的工作,在部门的工作安排中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会有自己的工作内容等等。人总是要进步的,在企业里升职,无非两点:能力强,视野好。能力强是能超额优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视野好就是在更高一层上理解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那学习,就是让自己视野更好一点。

6.1.1 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shall)考虑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标准有时候气人,有时候也比较可爱,气人是因为不说人话,或者给个概念就结束,浅尝辄止。可爱是因为标准会在你不注意的地方悄悄把怎么执行的方法告诉你。再次注意,标准是面向全世界所有领域的,所以绝对不会提具体的做法,只会提方法和要求。学习标准的理念和方法,再熟悉标准的要求,就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质量人。

回忆一下4.1和4.2的内容:4.1讲组织环境,要求公司分析自己所处的政策、市场的趋势的现状。4.2讲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公司分析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想要自己做什么,而这些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往往是会相互打架的。

那是不是很清楚了?公司知道了自己所处的状况,也分析了各方的期望,那公司自己采取什么行动会引发的后果,是不是就能估计出来了?而引发的后果,就是风险和机遇。

比如制造业永远会面临的环境是:竞争者的崛起和蚕食。

那客户就要求:保持性能但降价。供应商要求:涨一点价或者降低要求。员工要求:涨工资,降低工作难度。政府要求:多缴税,稳就业。

公司如果走高端路线,可能会采取开发新客户,或拓宽应用,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那就会引起一些客户的不满(因为不再大力服务了),但供应商有可能会满意(新零件,可以重新报价了),也可能不满意(加工难度更大了)。员工也可能满意(新产品更加规范)或不满(新产品要求更严)。

公司决定走价格战路线,引发的后果也是类似。

任何一个决定,都不会是完美的,但是需要公司在分析完外部和相关方对自己的期望后,采取行动时,能够有据可依(还记得质量管理原则里的循证决策吗?),并且预计了可能的后果。

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策划是科学的工作?策划应该是科学的,而不是拍脑袋。如何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呢?标准在这里就把已经方法告诉我们了,是不是比较隐晦?所以标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可爱。

那气人的地方马上来了,标准只负责提要求,而从来不管各公司如何达成目标,下面就是公司的策划要达到的要求: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不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完整和目标。

b)增强有利影响;

c)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d)实现改进。

b,c,d三条的内容从执行角度只能呵呵一下了,但是标准的高度是必然很高的,所以这三条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做策划时的目的:通过科学的策划,变得更优秀。

6.1.2 组织应(shall)策划:

a)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根据6.1.1内容的解读,公司确定好自己的做法,其实就差不多确定好应对措施了。只不过标准在这里是说“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那就再接着上面的例子说一说:如果公司走高端路线,可能会放弃掉目前一些边缘化的客户(不接受涨价但体量又不大的客户),这个操作是会带来风险的,因为竞争者就可以拿下这些客户。那是不是只有风险,没有机遇呢,不一定。比如说深入了解这家客户为什么要降价,是我们公司提供过去的产品故障率高,让客户承担了一些成本,从而要降价的?还是说客户纯粹只是想降低采购价?那这时候公司的措施,就可以深入和这家客户沟通(平时不一定会和边缘客户太深入交流),了解背后真实的需求。这样就能减小风险。可能会继续保持这家客户,可能会丢掉,但能让公司更清楚即使丢客户,带来的风险是什么(如果仅仅因为价格,体量又不大,和公司发展方向不同,即使丢客户,风险一般会在可接受之内)。

这里所说的深入交流,就是具体的措施了。

b)如何: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4.4);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新的措施要整合到公司的流程中,不要打架,同时又能评价措施有没有用(用来反馈策划是否成功)。到这个地步,策划就算是落地了,形成了一个逻辑链和闭环。

应对措施应(shall)与风险和机遇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这句话就是说:杀鸡焉用牛刀,以及不要用小刀杀大象。采取的手段要和面对的问题匹配才行。这样的表述,在标准里有三处(没真正统计过,是我的印象,错了的话欢迎大家指出):第一处是0.3.1里讲到过程的检查点时,说道“检查点根据相关的风险有所不同”。第二处就是这里6.1.2的内容。第三处是8.7.1讲到不合格输出时的“组织应(shall)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影响采取适当措施。”

这里把三句话放到一起,也是想提醒大家一下,标准是非常务实的,而不是强行把要求压给企业,增加企业的负担。觉得标准是负担的想法,恰恰是因为没有懂标准的目的和作用。

注1:应对风险可选择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信息充分的决策而保留风险。

注2: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和其他可行之处,以应对组织或其顾客的需求。

这两个注释,就又是标准可爱的一面了,会在读者不经意间,把方法告诉读者。前面举的深入与边缘客户沟通,可以认为是注1的“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的例子是购买贵金属原材料的企业,在行情波动时,买入对冲的金融产品。规避风险的例子少,比如这几年中美贸易战,把原来出口的商品,放入尚未被加征额外关税的HS编码里,当然了,成功率不高。消除风险源,可能会有一些骚操作,比如以前苹果收购了一家指纹识别的公司,确保自己比对手提前一代产品占有指纹识别的市场。

Published on 2022-11-23 20:03

Disclaimers:

This document is written by 拖泥郑 Published on 自习人社区 ,不代表本站观点。若转载该文章,必须注明链接地址。

Log in,More exciting content waiting for you to find,Contribute wonderful answers,Participate in comment interaction

go Sign in! No accountgoregis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自习人社区 © 2025 苏ICP备20210476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