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出了质量问题,一定是员工的错吗?管理者更要反思
一旦员工出了质量问题,就是一定是员工的错吗?
咋一听,还不是就那么回事吗,当然是员工的错啊,谁导致的就是谁的问题啊,至少是直接产生的责任人吧。
于是乎,“怎么看的图纸啊”,“怎么就那么不小心呢”,诸如此类的批评劈头盖脸的向员工扔过去。
员工也是一脸懵逼,郁闷的表情几天都可能挥之不去。
于是乎,管理者根据自己“想当然”的经验对员工进行了业务培训,并让员工签了字。签字是为了给员工上“紧箍咒”,给你培训了哈,下次再出错,该罚款罚款,该给警告就得给警告啦。
看起来,一个闭环的管理模式,而且很完美。
难道管理者就不需要反思自己的管理方法有没有到位,相应的生产控制计划是不是流于形式?
管理或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切忌不要在人身上找问题,是人就会犯错。就像我们常说的8D或5why,如果追踪到员工的身上,或者责任心,或者态度上,基本是无解的。
我们需要在这两方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是TRC (Technical Root Cause),在技术上查找根本原因;二是 MRC (Managerial Root Cause)在管理上查找根本原因。
所以,正常的管理思维应该是,管理者需要思考整个的工艺流程、操作流程或监视方法是不是有漏洞,从而导致这种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增加了?
如有,必须马上查漏补缺,完善操作指导书,让在员工A身上发生的问题,不要在员工B身上出现,更不能在员工C身上出现。
比如,是否需要考虑做FMEA?是否需要做8D来分析原因?如是一般的问题,则用4Q或鱼骨图的方法来分析。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一些简单的“防呆”措施(Poka-yoke),让员工在紧张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太烧脑,就能简单区分或加以完成,哪怕是颜色区分也行。
比如说端子,需要使用许多端子,员工经常插错,而且端子大多外形相近,尺寸相近,即使有SOP放在眼前,员工也不可能插一个端子看一遍SOP,因此在使用时特别容易犯错,解决这种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不能类型的端子,端子A不可能插到端子B上,从而避免了错误;而是在线束上涂上醒目的颜色,端子A两端连接的是黑线束,端子B连接的是白色线束,这样员工黑对黑、白对白,也就不会犯错了。
技术层面解决问题之后,管理者也要思考在管理上是否也存在根本原因,比如说在月度奖金考核体系上,效率分是70%,质量分只有20%,从而迫使员工过分追求生产效率,忽视了质量问题。如是这样的话,就请更新奖金体系中,效率所占的份额适当降低,而提高质量在奖金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加强来提前预防,没有不够好的员工,只有不够好的管理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