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玛 质量 问答" 搜索结果,为您找到约 820 条结果
-
wuujun
发起了提问
2022-06-07 23:28
-
新成立的一个研发质量部门,研发质量工程师的KPI怎么定?没有头绪呐,这个岗位主要是识别产品研发阶段的一些风险并改善,还有设计评审、文件审核...但是自己又不亲手去做这些,只是监督别的人,这样的KPI怎么定?各位有没有类似的经验,给小弟一个参考的意见。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6-09 23:16
-
下午和同事讨论流程,说到一个检查表的时候,同事说我们应该相信作业员认真的去检查,不然还把他们放在这个岗位干什么。我说做质量的人虽然嘴里处处说着风险,但实质是始终抱着不愿意相信人的心理,不然整那么多防错/防呆、首检/过程检/终检/互检、检查表...干嘛呢?各位小伙伴,你们觉得呢?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6-10 20:11
-
今天,六西格玛绿带和黑带的报名时间都出来了,安排在了同一天,一个上午,一个下午,虽然不冲突,但时间太赶了,比以前提前了将近两个月,看样子不能同时报名了,我决定了,报考今年的绿带,报考前问下这个考试的通过率大概是多少?
-
-
wuujun
发起了提问
2022-06-11 21:05
-
质量上说的qrqc什么意思?我们这个客户又创造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名词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6-13 08:26
-
我们是小加工厂,检验员只有一个人,检全厂的产品,常出问题,有什么办法?问题都是没焊好、毛刺,…基本都是外表缺陷,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检不了全部产品。老板嘛,也蛮在乎质量,一有投诉就过来说几句,叫注意质量呀,关键是咋注意?又不愿意再招聘。客户品质部也是的,一出问题就讽刺我们质量的,说看又出老问题了,咋就看不到提高,该咋办啊?大神给想想办法呀
-
-
wuujun
发起了提问
2022-06-23 10:30
-
我们准备做一个关于试产阶段送样可靠性的六西格玛项目,收集了数据,可是不良现象都不相同,我们需要怎么找出共性?大家认为这个项目选题是不是太大了?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6-23 15:59
-
想问一下,公司做检测的,使用电子章,比如出具某份分析报告或者试验报告,这个用电子章合理吗?是否需要去有关部门报备什么?意思是自己出的报告使用电子章给客户是否属于违规,或者说不具法律效益,关键是技术部的一个对接工程师说不行,质量部那边默认又行,糊涂了。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6-23 22:16
-
做质量检验的小白一个,想往上提升,请问CQE和SQE哪个好?
-
-
wuujun
发起了提问
2022-06-24 22:09
-
小弟入职研发质量管理,现在有点迷茫,像APQP一样,不知道各阶段的质量目标是什么,项目人员有项目进度和交付时间,研发有出的图纸,那研发质量人员的目标是啥?恳求各位大神赐教。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7-02 20:32
-
糊涂了,糊涂了,土3σ到底是3个西格玛还是6个西格玛?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7-03 20:46
-
我们要给客户提供ppap资料,资料挺多的,请问这些资料由谁(哪个部门)负责?现在我们是质量部负责,感觉很不合理,像工程变更这样的,研发部不说,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啊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7-06 21:34
-
2022年中质协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定在9月4号,我已经报名了,能顺利开考吗?我们这疫情有点严重啊,不会像去年一样又取消吧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7-09 19:38
-
因为我们厂里测量设备的仪器分辨率是0.002,有一款要求特别高的产品,产品尺寸的公差要求是±0.01,这样算下来公差带0.02,按照1/10选择测量仪器,要分辨率小于0.002的仪器才可以。做了好几次GRR,发现可区分类别数太小,ndc只有2,但又不能为了这一款产品单独买一个精度更高的仪器,老板肯定不会同意,但客户又必须要MSA报告,请问这时候,在不作假的情况下,作为质量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呢?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7-10 20:17
-
今天报名了中质协的六西格玛绿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紧迫,从今天起要开始准备看书了,我看满分是100分,请问绿带考试多少分及格?都是单选题和多选题吗?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7-11 20:53
-
请问这个题的解析过程,还望大神解答:①为什么选定因子个数2,而不是题目中给出的3个因子?②为什么说“因为只进行9次试验”?③部分因子3水平正交表是什么表?④随机化顺序是计算机模拟还是人为自己决定?如是计算机模拟,怎么操作?
-
-
匿名用户
发起了提问
2022-07-12 21:53
-
去年考了六西格玛绿带,公司又不推广这个方法论,平时用的很少,没有黑带指导,也不知道怎么用,有时候用的连我自己都稀里糊涂的。比如有一个产品,终检检验了500个产品,发现了5个毛刺。 我实施了一些改善措施之后,终检又检验了800个产品,发现2个毛刺缺陷。有人说这次只抽到2个有毛刺的是巧了,这一批刚好毛刺的少,下次再检验看一下,请问我要用六西格玛里面的什么方法,能证明我做的改善措施确实有效,从5个减少到 2个,不是他们说的是因为抽样的缘故导致的毛刺缺陷数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