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指数cp/cpk与绩效指数pp/ppk先做哪个?

-ing
-ing 我说的不一定对,望独立思考

1 人点赞了该文章 · 913 浏览

正在录制关于过程能力cp/cpk与过程绩效pp/ppk的视频,忽然想到了前段时间一个小伙伴提出的问题。大致意思是:“如果一个过程,是在试制阶段,或者是小小批量阶段,过程还不稳定,那就先不做过程能力cp/cpk,直接做过程绩效pp/ppk,这样可以吗?”

以下仅为个人想法,而且思绪有点乱,还望各位独立思考,有异议可以一起交流。

在以往,我们把cp/cpk叫做短期过程能力,pp/ppk叫做长期过程能力。现在,很少有人再这样叫,通用的说法是过程能力cp/cpk与过程绩效pp/ppk。

国内的人看到这几个缩写字母,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即使是一个做了许多年质量相关工作的,有时候也会迷惑。

但是,如果是一个“歪果仁”,即使没有从事过工艺与质量相关的工作,看到全称之后,也能轻松的说出其中的区别。因为,cp/cpk的“c”是capability,pp/ppk里面的“p“是performance。

Capability—[keɪpəˈbɪləti]-能力或才能

Performance—[pəˈfɔːməns]-表演、性能、业绩

这玩意本来就是外来的,理解的费劲或者不理解很正常,毕竟是人家的东西。好比你让老外理解“地上”与“地下”有什么区别是一个道理,他们也搞不清楚,可能比你还要懵逼。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现在年底了,要凭年终奖,你的领导在给你打分的时候,肯定是根据你在过去一年的实际表现去评分,而不是当初面试时,你侃侃而谈,领导觉得牛啊,然后把你“忽悠”过来,但评年终奖的时候绝不是按照这个去打分。

“你在过去一年的实际表现”,这就是业绩,顾名思义就是绩效。

“你面试时表面出来的”,这就是你可能具有的水平,顾名思义就是能力。

如果把过去一年看成一个过程,不就是过程能力与过程绩效嘛,这就是能力与绩效的区别。

但是,你具有的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一定能全部发挥出来,发挥出来的就是绩效。

在进行过程能力cp/cpk分析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前提条件,影响最深远的可能就是六西格玛管理书中的一句话:“只有当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对过程能力进行分析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在分析过程能力前要先确保过程是受控的。

另外,还要使收集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为什么要是服从正态的?各位想一想!

其实,我还想再加一个条件:“连续型数据”

受控与正态有什么联系?以前在社区上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说两者的关系,各位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看,在此只说结论:“受控不一定正态,正态也不一定受控”。

在分析过程绩效pp/ppk就不需要这么多限制条件,因为在考察过程绩效时,不要求过程受控,也不要求数据要服从正态。简而言之,过程可以受到普通因素的影响,也可以受到异常因素的影响。

异常因素包含什么?

比如原材料批次差异、工艺参数优化/修正、设备性能下降、作业员差异……

但是我们在试制或者小小批的时候能涵盖这些常见的、可能存在的异常因素吗?如果不能涵盖这些范围,你凭什么说这能代表你过程的真实表现?你凭什么说这是你过程的绩效?

就像你刚入职第一周,新鲜劲还没过,学习劲头正浓,你凭什么说你这样的状态能代表你未来一整年的状态?

发布于 2023-12-22 12:1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ing 发布于 自习人社区 ,不代表本站观点。若转载该文章,必须注明链接地址。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自习人社区 © 2024 苏ICP备2021047674号